首页 > 技术文档 > 技术文档 > 喧嚣背后藏隐忧 各大厂商暗战云存储

喧嚣背后藏隐忧 各大厂商暗战云存储

时间:2010-7-20 来源:邵珠民 作者:邵珠民 已查看1673次

投行美林预计,201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Gartner也有类似的预测,认为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到2013年有望达到1500亿美元。不管具体数字是多少,都已经清楚地表明,云计算的大潮已经不可阻挡。

  概念之争:统一定义非必要

  时至今日,关于云存储的概念仍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只有云计算的概念,没有云存储的概念。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给出的云存储的定义是:通过网络提供可配置的虚拟化的存储及相关数据的服务。云存储的内涵是存储虚拟化和存储自动化。

  很多厂商从各自拥有的产品的角度出发来描述云存储的概念。因此有人认为,云存储包含的内容很多,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就像现有的存储产品一样,分成许多类型,云存储也应该包括多种类型。

  Storage Switzerland的创始人George Crump表示:“云存储最重要的一个属性是按需付费的业务模式。此外,灵活的扩展能力、使用的简便性以及较低的整体拥有成本也是云存储的重要属性。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适合应用需求且能方便管理的存储系统才是云存储的真正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看,云存储只要能解决特定用户的应用问题即可,不必非要搞出一个统一的定义。”

  标准之争:CDMI有待完善

  2010年4月,SNIA正式发布第一个云存储技术标准——云数据管理接口(CDMI)。一石激起千层浪,云存储是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再次成了热议的话题。

  认为云存储应该有一个统一标准的人的观点是,云存储的技术标准有助于明确定义与数据所有权、归档、发现和搜索相关的角色和职责,而与数据存储的评估、保证和审计相关的服务水平协议(SLA)也将得到规范。ESG中国区总经理王丛将云存储与SAN进行了对比,她认为:“云存储应该像SAN那样拥有统一的标准。虽然标榜已经拥有云存储的厂商很多,但是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之前,建立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就是一句空话。”

  不过,CDMI标准刚刚公布,内容并不完善。此外,CDMI是否能起到作用的关键还在于,存储厂商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存储标准化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不同品牌的存储系统在互联互通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障碍。

  云存储标准化任重而道远。

  市场之争:炒作大于实用

  在云存储市场上,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盘算。毋庸置疑,云存储是一个契机,但是将这个契机变成商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率先进入云存储市场的厂商就像是已经冲上海岸的浪花,它们担心会被随之而来的浪花淹没。对那些至今迟迟未动的厂商来说,它们的忧虑更甚,因为如果不能看准时机出手,可能永远不会有冲上海岸的机会。

  在那些已经冲上海岸的“浪花”中,我们看到了EMC、IBM、NetApp、戴尔、惠普等厂商的身影。他们之中有些通过结盟的方式,比如EMC和NetApp分别与VMware、思科结成了联盟,在云存储市场迅速占领了一席之地。而IBM、惠普、戴尔等通过不断的并购在某些云应用的热点领域抢得了先机。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按兵不动的HDS终于坐不住了,于2010年4月推出了自己的统一计算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协调软件。此外,HDS还与微软签署了一项全球OEM协议,在发售统一计算平台的同时将发售Windows Server 2008 R2、微软System Center(系统中心)套件和SQL Server 2008产品。HDS与微软的联合战舰已经向VCE联盟发出了挑战。

  CommVault公司在云存储应用中的作用有点像排球场上的二传手。在今年10月即将发布的新产品中,CommVault将提供支持云存储的接口,这将为用户从现有存储架构过渡到云存储提供一把梯子。

  在热闹的云存储市场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些隐忧。虽然用户热衷于谈论云存储,并且急切地向相关厂商了解有关云存储的技术细节,但是在中国,已经成功部署和应用的云存储案例并不多。云存储现在还处于炒作概念的阶段,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代表厂商:

  EMC 思科  NetApp VMware

  圈地热闹难掩内耗与交恶

  云存储正处于最紧张也是最热闹的跑马圈地的阶段。存储厂商无论规模大小,都以挂上云存储的标牌为荣。云存储已经成了存储界的一种时尚。完全依靠自主研发,以一己之力提供全面的云存储解决方案,不仅难度大,而且周期长;收购虽然可以加快云存储方案的上市速度,但是难以避免整合过程中产生的内部消耗。相比较而言,像VCE(Virtual Computing Environment)联盟这样集合不同领域的精英,以互补性极强的产品组成云存储解决方案,不仅方案的整合速度快,而且进可攻、退可守,是实现云存储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方式。

  封闭性是用户隐忧

  在云存储领域,由EMC、VMware和Cisco组成的VCE联盟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联盟。无论是技术创新能力,还是综合实力,EMC、VMware、思科分别代表着存储、服务器虚拟化以及网络的最高水平。云存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软件以及服务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几个主要支柱。这三家的产品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云存储解决方案。

  最早的云存储联盟出现在2007年,当时3PAR与惠普、VMware组成了一个3CV联盟,并推出了面向数据中心用户的整合3PAR InServ存储服务器、惠普刀片系统c-Class和VMware软件的公用计算解决方案。3CV解决方案由服务器、存储和虚拟化软件组成,这与VCE联盟推出的解决方案如出一辙。

  无论是3CV联盟还是VCE联盟推出的解决方案,严格来说都是面向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全面虚似化解决方案。

  据记者从EMC公司了解到的情况,从2009年开始,EMC在中国已经组织了多场面向行业用户的VCE解决方案的研讨会。在用户面前,VCE联盟中的三个厂商俨然成了一个整体。作为VCE联盟的一个重要载体,EMC与思科创立的合资公司Acadia最近迎来了新的掌门人Michael D. Capellas。Capellas曾担任并购康柏后的惠普公司的总裁。VCE联盟与 Acadia的共同目标是,通过私有云加速数据中心转型。

  在VCE联盟中,VMware的地位比较特殊。在全球x86服务器虚拟化市场上,VMware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在中国,其市场占有率也超过70%。以VMware云操作系统发布为标志,VMware已经实现了从一个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厂商到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成功转型。VMware的前瞻性还表现在:VMware一直积极致力于创建一个包罗万象的云生态系统,吸引了大大小小数千个合作伙伴。

  从某种程度上讲,VCE联盟是Cisco数据中心战略的试金石。思科近几年来一直在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打拼,UCS(Unified Computing System)的推出就是一例。UCS是一柄双刃剑,在引领思科顺利进入刀片服务器领域的同时,也为思科带来了不少麻烦。思科跨界进入服务器市场,实际上打破了自己作为网络厂商的中立地位,造成与原来的服务器合作伙伴交恶的局面。国外网站SiliconAngle的一则报道指出,思科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思科在2010年4月底将终止与惠普之间的系统集成商合作项目。惠普在收购3Com以后,宣布推出没有思科设备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戴尔在2010年加强了与博科和Juniper的合作,尤其是在万兆网络解决方案方面。思科不仅要小心应对从合作伙伴转变而来的竞争对手,而且要经受外界对VCE垂直型解决方案的诟病。UCS是VCE解决方案的基石之一。用户最大的担心是,VCE解决方案最后成为基于思科架构的封闭的解决方案,这与当前开放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EMC在VCE联盟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EMC控股VMware,又与思科成立了合资公司,这使得EMC成了VCE联盟中不可或缺的黏合剂。记者获悉,2010年,EMC在中国市场的宣传重点放在VCE联盟和云存储上。在美国,Acadia公司已经全面承担起云存储业务的运营。据悉,EMC公司曾有意于2010年3月底在中国也设立一个负责VCE联盟和云存储业务运营的部门,以便更好地整合联盟中三个厂商的资源。

  VCE联盟是一个十分稳固的联盟。融合了三家心血的Vblock虚拟架构包将促使三方在研发层面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从5月11日在美国进行的EMC World上传来消息,未来几个月,EMC将在其EMC Select计划中推出思科的Nexus万兆以太网交换机。在VCE联盟中,无论是在产品层面还是市场拓展方面,三方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EMC与NetApp互为“替代”?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由思科、NetApp、VMware组成的联盟与VCE联盟极其相似,只不过铁三角中存储的一方由EMC换成了NetApp。因此,从市场和销售的角度讲,两个联盟之间不可避免会有冲突,而焦点就集中在EMC和NetApp身上。两个联盟似乎都有意回避直接竞争的问题。

  EMC与NetApp之间的竞争关系十分微妙。以前,EMC是存储市场当然的老大,NetApp是辛苦的追赶者。但是现在,两者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一方面,NetApp通过发布FAS系列高端存储产品,大踏步进入数据中心领域;另一方面,通过与IBM、富士通等厂商合作,NetApp能够充分发挥在NAS、虚拟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更广泛的领域与EMC展开正面竞争。

  追根溯源,NetApp、VMware和思科早在2003年就为实现共享的虚拟化数据中心这一目标展开了合作。三方定义并测试了构建在灵活、经济高效、高性能以太网框架基础上的动态数据中心基础架构。2009年,联盟刚成立时,将着眼点放在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上,让客户把注意力转移到通过虚拟化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上。

  2010年3月,联盟再次发力,推出端到端的安全多租户设计架构(Secure Multi-tenancy Design Architecture),朝着云存储的最终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除了在解决方案的层面进行紧密合作之外,联盟还在服务方面加强了合作,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出24小时协作支持模式,以便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从NetApp 的角度看,它们是想通过联盟这种形式更好地为私有云和公共云的用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正如NetApp大中华区总经理陈文俊所说,联盟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
代表厂商:

  IBM 惠普 戴尔

  弥补短板靠大举并购

  IBM、惠普、戴尔的共同特点是:都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它们完全有能力独自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云存储解决方案。虽然它们也在积极地与合作伙伴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但是主动权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收购既能让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弥补短板,又能确保主动权不旁落。因此,并购是它们惯用的手段。

  开启智能引擎 1.26亿美元能否唾手可得

  从最早的“存储业务三大支柱”到“三维存储空间”,再到信息的随需应变,2008年以前,IBM几乎每年都会提出一个新的存储理念。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存储整合及虚拟化、业务连续性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始终是贯穿IBM存储策略的主线。

  让信息基础架构变得更加智能化成了IBM存储努力的新方向。2010年3月12日,在大连举行的IBM智慧信息架构高峰论坛上,IBM系统与科技部新兴市场存储销售副总裁Laura Guio表示:“对于存储系统来说,智能意味着对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智慧存储架构的目标是为海量信息充分发挥其商业价值提供一个灵活、高效、安全、可扩展的基石。”从存储的角度理解IBM智慧地球的理念,就是实现信息基础架构的简化,并把各种各样的系统整合在一起。用户应该抛弃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把精力放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上。举例来说,以前用户更看重高端存储的性能、容量等指标,现在应该从提升整体效率和控制成本等方面去考虑如何构建信息架构,而这正是构建云存储系统时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现在看来,IBM当初收购以色列的XIV公司是深谋远虑。作为IBM智慧存储架构产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IBM XIV高端存储系统仅在2009年就赢得了超过400个客户。

  IBM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齐全的产品线,而通过持续不断的收购,IBM还在不断强化着这一优势。据国外媒体报道,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计划在未来5年斥资200亿美元进行收购,收购重点在软件和服务上。2009年一年,IBM并购了6家公司,包括Guardium、RedPill、SPSS、Onuce Labs、Exeros和Outblaze。最近的一次收购发生在2010年5月初,IBM收购了Cast Iron Systems。Cast Iron Systems已为多家金融机构、娱乐消费和零售企业提供了云计算整合服务。此次收购是IBM为实现2012年前其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营收达到1.26亿美元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 IBM正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云计算王国。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内部私有云是IBM关注的重点。IBM已帮助多个中国客户成功部署了云计算中心。

  新三驾马车诠释融合之道

  未来,所有的企业业务都要构建在融合基础架构之上。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惠普发布了融合基础设施架构(CI)策略。CI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内容:基础设施架构要实现按需扩展,包括向上扩展、向下扩展及横向扩展;实现自动化,包括系统的优化和智能化;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基于开放的、标准化的平台。

  策略是惠普云存储的基石。在此策略的指导下,惠普在保留原有的存储三驾马车——低端MSA系列、中端EVA系列和高端XP系列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新的三驾马车——HP StorageWorks P2000 G3、HP StorageWorks P4000 G2 SAN和HP StorageWorks X9000,其中MAS系列已经被完全整合到新的HP StorageWorks P系列产品中。

  2010年4月7日,以“融合未来,存储现在”为主题的惠普存储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是CI策略公布以来,惠普举办的最重要的一次存储产品发布,表明在云存储时代到来之际,惠普存储已经做好准备。

  面对云计算的大潮,惠普除了继续加强与各类合作伙伴的协作以外,也没有放弃使用有效的收购手段。惠普收购LeftHand和IBRIX之后,对两公司原有的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最终形成了现在的HP StorageWorks P4000 G2 SAN和HP StorageWorks X9000产品线。如今,惠普对3Com的收购也已尘埃落定。3Com的加入弥补了惠普在网络方面的短板,在构建融合基础设施架构时,惠普将更有底气。

  “云存储只是存储的一种形态。基于传统架构的存储并不会因为云存储的兴起而消亡。”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集团服务器、存储及网络产品事业部存储产品总监范圣俭表示,“云存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个:在实现容量扩展的同时如何保证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面对飞速增长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该如何灵活应对;如何更有效、全面地实施虚拟化。惠普将采用各种虚拟化技术实现存储资源的整合。比如,HP XP存储阵列具有基于阵列的虚拟化功能,可以整合第三方的存储设备。HP SVSP具有SAN虚拟化功能,可以整合异构的存储环境。”

  产品、服务双管齐下

  2010年3月24日,以“虚拟化时代的解决方案”为主题的戴尔公司客户、分析师及媒体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本次大会是一道分水岭,表明戴尔已经从一个单纯的IT硬件产品销售商转变为一个可以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虚拟化俨然成了戴尔应对云存储挑战的武器之一。

  如今,戴尔已是云基础架构供应商,全球最庞大的5个云计算平台中有3个(Windows Azure、Facebook和Ask.com)都运行在戴尔的云计算基础架构之上。

  在虚拟化时代的解决方案发布会上,戴尔推出了一系列与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集成式云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面向Web应用的戴尔云基础架构、戴尔云合作伙伴计划、新型的戴尔PowerEdge C系列服务器和最新的云服务等。其中,集成式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经过预先测试和预先组装的全套硬件、软件及服务,并以交钥匙的方式帮助用户轻松快速地部署和管理云基础架构。戴尔云合作伙伴计划通过与领先的独立软件厂商(ISV)合作,旨在打造一个高效的云计算生态圈。种种迹象表明,在云计算时代,戴尔希望以一个全能选手的面貌出现,为用户提供从服务器、存储到网络,从硬件、软件到服务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从产品层面看,收购EqualLogic存储公司让戴尔的存储产品线丰富起来,同时也让戴尔在IP SAN领域获得了更多话语权。戴尔有计划为EqualLogic存储产品增加自动分层存储功能。收购Exanet公司后,戴尔在很短时间内就推出了基于对象的存储新品——DX6000存储系统。以DX6000存储系统的发布为契机,戴尔进入了归档、分层存储和内容管理等应用领域。这些应用领域正是目前存储厂商的必争之地。最新发布的戴尔PowerEdge C2100具有充足的存储扩展空间,是一款可以支持高性能数据分析的云存储服务器。

  从服务的角度看,戴尔收购佩罗系统公司是明智之举。戴尔大企业客户部总裁Steve Schuckenbrock在多个场合谈到戴尔对佩罗的收购。收购佩罗有助于戴尔转型为服务提供商,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佩罗在卫生保健和政府市场拥有强大的优势,这使得戴尔轻而易举地进入了行业用户市场。

代表厂商:

  UIT 华为赛门铁克  爱数软件

  国内厂商梦想弯道超车

  1月29日,在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大会上,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表示,中国存储产业要尽快在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上有所突破,新型存储介质(如SSD)、云存储等是非常好的抓手。云存储为中国存储厂商提供了一个实现弯道超越的良机。

  在云存储市场上,中国厂商与国外厂商其实是处于同一起跑线。近两年,电信、政府等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云应用。

  后来者更重布局谋篇

  与那些有10多年甚至20多年历史的其他国内存储厂商相比,UIT只能算是个后来者。UIT有很多动作,比如多轮融资、并购国外存储技术厂商、广设渠道等。2008年12月,UIT重新规划了产品布局,高速存储、应用存储、统一存储和云存储成为UIT在存储领域的新四驾马车。

  超级保险箱为UIT进军云存储市场打响了头炮,而接下来UIT在产品研发上的重新布局则为UIT云存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9年以前,UIT只有深圳一个研发基地。2009年一年之中,UIT通过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在爱尔兰和中国武汉相继设立了两个研发基地,在广西北海产业园区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制造和物流基地。如今,UIT的触角又延伸至无锡,将在那里建一个研发基地,研发重点是能为物联网提供支持的SSD和云存储。

  2009年12月,UIT与Intel的合作使得UIT在云存储上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双方将基于UIT云存储技术和理念及Intel下一代存储芯片和标准化系统共同开发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云存储服务。由此可见,云存储成了UIT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继承、创新两不误

  自2008年2月正式成立以来,华为赛门铁克的发展可谓一年一个台阶。2009年,华为赛门铁克的合同销售额达到3.16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80%。

  2010年1月,华为赛门铁克发布全新的产品品牌形象——安全品牌Secospace和存储品牌Oceanspace,并且明确表示希望抓住云计算兴起的契机。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华为赛门铁克的云战略应该分成两部分,即云存储和云安全。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5月22日,华为赛门铁克将正式对外宣布其云存储战略。

  在云存储方面,华为赛门铁克一方面继承了华为和赛门铁克两家公司的技术创新基因,另一方面,华为赛门铁克本身也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赛门铁克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nrique Salem在近日举行的2010赛门铁克亚太及日本区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赛门铁克十分重视与华为赛门铁克的合作关系,双方今后可能在产品研发等进行更深层次上合作。赛门铁克早就发布了云存储产品FileStore,这对华为赛门铁克在云存储方面的发展可能是一个好的借鉴。

  强化特长 以小搏大

  在数据备份和容灾领域,爱数软件是后来者。其主打的存储、备份和容灾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获得了国内用户的认可,而且借助与戴尔的合作走出了国门。如今,爱数软件开始在云存储领域一展身手,并于近日推出Tx3云平台V1版——云备份平台和存储管理的定制化。在云存储领域,爱数软件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令爱数软件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贺鸿富骄傲的是,公司成立7年来,研发团队已经扩充到100多人,而且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开。

上一篇:英特尔:全球数据大爆炸 已至人类存储极限 下一篇:国内软件公司为何无法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