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任何一个周末一样,我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简单洗漱之后,肚子饿了,我着急解决午饭。从粘在房间门背后的十几张传单中,我挑了自己喜欢吃的韩式拌饭,打电话给该餐厅订餐。大概四十分钟后,送外卖的小哥给我打电话让我下楼取饭。
下午,打电话约朋友聚餐。两个朋友商量着要吃什么的时候,我打开电脑刷了一遍几家常用团购网站,从很多便宜的团购套餐中挑了一个,直接购买,记下这个餐厅的地址。当然,在找餐厅团购的时候我顺便团购了三张电影票,虽然影院稍远些,但票价便宜,赶过去也觉得实惠。
到了餐厅之后,告诉服务员我们团购了套餐,连点菜环节都省去了,服务员直接上菜。看上去,我们和到店点餐的客人吃的价位和份量都有差距,我甚至怀疑因为服务员的态度也大有不同。不过想想,到底吃的是一样的东西——我还因为团购省了不少钱。
饭后去电影院,还基本是同样的流程。买票环节变为兑换电影票,贪小便宜也有困扰:兑换团购票的队伍几乎是直接买票队伍的两倍长。我还是忍了——为了团购时候省下来的二十多块钱。
吃饭前、电影前、去游乐场玩之前,时时刻刻先看一眼有没有团购,或者刷出来一个很便宜的套餐就前去吃,这唯一“互联网化”的生活方式,把我活生生锻造成了一个“贪便宜的小市民”。
你应该对这样的生活感到熟悉又惊讶——这应该也是你三年前所经历的生活,但在今天看,如此“线下”的生活简直不能想象。
别惊讶了,这就是三年前我们的生活:那时候,互联网公司们刚开始为人们提供生活服务。而他们做的无非就是将实体店的信息搬到了网上——要么提供基本的商家信息,要么,跟商家合作推出一点团购套餐。大部分人就会像我一样,看看周围哪家餐厅有团购,就去哪家吃饭了。那时候,“千团大战”刚刚落下帷幕,上百家团购网站还在盈利并不断推出新的优惠套餐。商家们乐于借此机会增加曝光,团购套餐简直就是便捷版的地推传单。
三年间的互联网发展轨迹简直就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报告。三年之后的今天,一个叫做“O2O”的词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野心勃勃的创业者们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进行了一场把“线下的”搬到“线上去”的革命。
现在,到家服务已经变成生活的常态,“给我一个手机,我就能在家半月不出门或者不带钱包闯世界”。
看看现在,几个 app 就能解决我们生活的全部。吃饭在饿了么点餐,看电影在猫眼订票,出门用 Uber 叫车。什么,团购?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忘了团购的存在,现在反而宁愿多花几个钱享受更便捷优质的服务。提到团购,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是一部分人会在进入影院或者餐厅后才掏出手机查询是否有可用的团购优惠并当场下单购买,或者在 Enjoy 这样的 app 上面买精品限量美食。
还有我们之前从未想象过的生活:美甲师、美容师、按摩师的工作地点变成了我们家里;想吃大餐可以叫厨师上门,生病了有人上门送药,家里的卫生有保洁阿姨上门打扫,想健身让教练上门上课,甚至连手机都有人上门贴膜。吃饭、睡觉、 健康、出行、保洁、修理、买菜……你能想象到的生活的全部,O2O项目都帮你准备好了。下楼吃饭、到店消费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被呼之即来的上门以及流程化标准服务所取代。
而你要做的,就是动动手指,点一点手机中的 app ,以及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懒人。
2012 年团购行业成交额达 214 亿元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千团大战”之后,团购网站纷纷倒闭,当年的团购网站活下来的只有美团和大众点评、糯米几家。如火如荼的团购行业在团购网站无法依赖挖掘店铺开单、商家参与度不高以及用户团购行为发生变化之后,逐渐萎缩。活下来的团购网站也开始“去团购化”,以美团为例,它先后进入外卖、电影、酒店等垂直领域。
另一方面,硅谷的新贵 Uber 等开始崛起,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明白,他们可以直接与用户产生关系,商家这一“桥梁”的角色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已无从考据。2014 年开始,绕开商家直接服务于用户的公司逐渐变多:从上门美甲的河狸家开始,到后来 58同城率先进入保洁、速运和美甲市场,直至今天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参与到了这场“O2O革命”当中。用户的钱多起来,愿意为自己的懒“买账”,更多地资本进入到这个市场,更多的创业公司盯上了此类项目——如此循环。
就是这样一场“革命”,把当年还在为了小便宜团购吃饭的我变成了今天又宅又懒的生活方式完全改变的新物种。你我的生活正在不断“上升”,人们趋向更精致的生活,而距离和钱都显然已不是阻碍——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互联网。
将来呢,我们又将从“有钱的懒人”变成哪一种新的物种?不知道。但有一点确定无疑,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肯定会引领人们走向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