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做销售主管的时候老板跟我讲了一个道理,因为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克制能力也很强)所以对手下的人员要求也很高,所以导致留下来的都是乖乖孩(销售这个行业你懂的,乖乖孩很难出业绩),所以老板就跟我一起分析了里面的原因,对于人员的管理可以把人分成四个象限,愿不愿意干和有没有能力,有能力又愿意干的给他一个平台(这样的人是个人才,但是很少),有能力但是主观意愿性不强的用业绩考核(简单省事),没有能力但是愿意干的是潜力股(主要精力大部分花在了带这个群体里面),没有能力不愿意干的基本上就只能淘汰了(这样的也很少),当然不同行业不同环境可以把这里面的要素换一换或者增加几个要素都可以。其实当框架搭好后,底线明确后,很多情况下要让大家干活了,说白了国家高层最大的功绩是搭建好平台设定好框框,然后就是让大家唱戏,唱戏的越积极花样越多对大家越好(当然前提是在这个平台和框框里面)。以30年一个周期来看,这个世界的周期其实就是唱戏(唱着唱着就会慢慢跨越边界)然后唱戏停一停开始修补框架和条条框框然后继续唱戏(唱着唱着又开始慢慢跨越边界)然后唱戏停一停继续修补框架这样不停循环往复,每一次震荡期都是很好的修补框架的窗口期,一旦震荡期结束那么这窗口期就关闭了,这个就是世界的周期(研究美国的监管史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务实和务虚其实是交替进行的,一直务虚的结果是不会干活的上来了会干活的下去了(这个世界上务实又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毕竟少之又少,这个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到人性的自然性,约束比改造人性更加实际和可行,这个世界上雷锋是少数,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言下之意就是雷锋少所以要大家学习,这个世界上大坏蛋也是少数,大部分是普通人,偶尔会有干点小坏事的冲动,偶尔也会有干点好事的冲动,关键是约束好告诉其干坏事的代价以及干点好事的好处,而不是要把每个人改造成雷锋)。制度约束比精神约束更有效更实际,当然这个并不是否定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重心在哪的问题。